装卸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。首先是人的行为,像不佩戴防护用品、不按规章操作等等;物的不安全状态,首先是物的状态,像作业工具有缺陷、设备带故障运行等;环境的不安全因素,像照度不足、作业场所狭窄、恶劣天气等;管理缺陷,像无制度、无措施等等。装卸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,大多数的生产活动都要由装卸工人来参与完成的,在劳务改革的关键时期,如何把监管责任当做主体责任来抓,如何消除装卸工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一、产生“人”的不安全因素的原因
1、装卸工人的思想意识
装卸工人来源比较杂,文化素质偏低、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恋爱、婚姻、住房条件等,都会直接影响装卸工人队伍,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。
2、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
近年来,装卸的机械化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,但在一些操作环节上装卸工作仍属体力劳动,人易疲劳。疲劳会造成安全意识的降低,操作不准确程度加大,使发生事故的几率加大。
3、农民劳务工与单纯的工时观点
在部分工人中,不同程度地存在单纯的工时观点,向“钱”看的思想较严重,休息时间不休息,遇上工时高、好干,又拿钱的活,不顾疲劳,多干、快干,过点也干,造成疲劳过度,这时容易发生事故。
4、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时刻
在作业过程中,开头、结尾,班中餐前、餐后,是事故的多发时间。因为在开始作业时,对作业条件、环境不太熟悉,均需一段时间才能搞清和逐步适应;作业结尾时,急于收拾,忙于收工、交班,在注意力上有所偏移,可能忽视安全;班中餐前,人有饥饿感;饭后的半小时左右,人的体力、精力处于低潮,对安全意识有不利影响。这些时间区段,都是连续作业的中断点或交接处。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,人适应在连续而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工作,客观条件偶然改变,就会打乱原有的节奏,使作业者在情绪、行动上发生波动,从而影响安全生产。
5、劳务工流动率高
由于劳务工的特性,加上劳务工一般很难融入企业的氛围,更难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相统一,难以对企业产生安全感、归属感,于是造成劳务工队伍不稳定,造成劳务人员流动频繁,离职率高,带来了不安全因素。
二、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对策
安全生产的良好保障,有赖于全体人员的参与,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。保证他们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训,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环节。安全培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坚持全面全过程的教育培训原则
安全教育和培训要体现全面、全员、全过程的原则,贯穿于从工前准备、作业到收工的各个阶段和方面,通过动态控制,确保只有经过安全教育的人员才能上岗。
二是坚持落实新进劳务工“三级”安全教育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,务求达成教育培训实效
落实好新进劳务工入厂教育、班组教育、专项教育十分重要,通过逐层逐级式的教育,使工人认识到遵守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方针和工作程序,以及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重要性;与他们工作有关的重大安全风险,包括可能发生的影响,以及其个人工作的改进可能带来的安全因素;他们在执行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方针和工作程序。对变换工种的劳务工要及时开展工种变化教育培训,对特殊工种要加强操作规程和技能的安全教育培训,节假日、季节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,除此之外,还要结合自身作业情况,适时的不定期的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。
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有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;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制度、纪律教育,安全生产须知等内容。安全教育培训人员要认真备课,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的实际内容,必要时可聘请安监局或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。
三是坚持安全教育培训满学时,有记录,有考核
对劳务工的教育培训学时,要满足上级关于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。进行件杂货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件杂货专项安全教育,可以逐步探讨建立《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》,将教育内容记录入卡。员工工例次安全考核成绩记入《安全考核成绩记录》栏内并附上考试卷。逐步做到有教育培训就有教育培训记录,有教育培训必有考核考试,做到教育记录齐全、真实、有效,被教育者和施教育者均签字认可,确保被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,掌握应知应会,具备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,确保教育培训实效。
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努力,切实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,真正关心劳务工的工作和生活,加强安全教育培训,引导劳务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使之自觉遵章守纪,自觉学习并掌握安全基础知识,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水平,才能确保在装卸作业中杜绝违规违章,盲目蛮干,从而达到减少事故,进一步推动装卸劳务改革,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。
地址:连云港市连云区板桥镇祥和路16号 Copyright 2015 通运人力资源(连云港)分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7001002号-1 苏公网安备 32070302010068号 |
服务热线:15205136237 | 企业邮箱 | |